连接亮点 点亮希望

关注脑白质营养不良罕见病

佩梅病是怎样一种疾病?

佩梅病简述

疾病档案

ICD-10: E75.2
OMIM: 213900  312080
ORPHA: 702
致病基因: PLP1
佩梅病(Pelizaeus-Merzbacher disease),简称PMD,是一种罕见的髓鞘形成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,1885年,Friedrich Pelizaeus首次发现这种疾病,25年后,Ludwig Merzbacher进一步描述了与先证者相关的12例患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。大部分佩梅病是由蛋白脂蛋白PLP1(proteolipid protein 1,蛋白脂蛋白1,Xq22.2)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,该基因编码一种的跨膜蛋白PLP脂蛋白,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髓鞘形成的主要蛋白质蛋白,而PLP1 的该突变影响导致神经髓鞘无法正常产生的形成,由此出现佩梅病脑白质髓鞘化不良的表现,导致佩梅病。

患病率

PMD非常罕见,影响0.13-0.94/100,000活产婴儿,一般为男性。

遗传机制

PLP1突变类型多样,包括重复突变、点突变与缺失突变。以重复突变最为常见,占PMD患者总数的50%~70%,点突变占PMD患者总数的10%~25%。佩梅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。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,所以只要获得包含PLP1突变基因的X染色体,几乎100%发病。而女性因为有两个X染色体,当一个X染色体包含变异基因,一般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,而成为PLP1突变携带者,在生育后代时,50%的女儿为携带者,50%女儿正常;50%的儿子为患者,50%的儿子正常。佩梅病男性患者与正常配偶生育的所有女儿均为携带者,男性均正常。
《佩梅病是怎样一种疾病?》

发病分型和症状

佩梅病通常在婴儿早期发作。最典型的早期体征是眼球震颤(眼球快速,不自主,有节奏地运动)和肌张力低下。运动能力发育迟缓或始终未获得,这主要取决于突变的致病性强弱。大多数患有佩梅病的儿童能获得一定语言能力。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癫痫发作、不自主运动、步态不稳以及随着疾病进展出现的痉挛性截瘫,有些病人由于肌张力异常进展为骨骼变形,例如脊柱侧弯等。依据佩梅病患者临床分型不同寿命也不同, 一般情况,先天型佩梅病患者很可能在婴儿期或童年时期死亡,而经典型佩梅病患者可存活30-70岁不等。

经典型

最常见的佩梅病类型。在出生后一年内,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震颤,肌张力低下以及智力运动发育迟缓。智力和运动技能在整个童年时期会保持发育,但通常在青春期左右停止发育,并且逐渐退化。随着疾病的进展,眼球震颤通常会逐渐好转,但其他运动障碍却会进一步发展,包括肌肉僵硬(痉挛)、运动和平衡问题(共济失调)、肌肉震颤、肌张力障碍等。经典型的患者,部分可以存活到70岁左右。

先天型

最严重的类型。新生儿出现眼球震颤、肌张力低下、伴有痉挛、呼吸弱(颤音)、癫痫发作、吞咽困难。该类患儿发育迟缓,且无法说话(构音障碍)、无法行走,但一般可以听懂语言。与经典型相比,这种形式的PMD进展更快更严重,大多在儿童时期死亡。

中间型

介于经典型和先天型之间。症状类似于该疾病的经典型。但是,进展速度比经典型快,但比先天型慢。

无PLP1综合症

这种类型常表现为轻度痉挛性四肢瘫痪、轻度共济失调,婴儿期无眼球震颤和轻度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。这种形式的患者通常会走路,但是从青春期晚期或成年初期开始恶化。PLP1基因突变的女性携带者也可能有轻度至中度的症状。在某些情况下,症状会随着年龄而消失,这种类型对寿命影响较小。

诊断

  • 通过基因检测确定PLP1基因的突变情况是重要的确诊手段
  • 头颅核磁共振显示脑白质T2 像呈弥漫性高信号,表明髓鞘发育落后,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判断
    《佩梅病是怎样一种疾病?》
    患儿在3岁与8岁时头颅MRI显示脑白质T2 像呈弥漫性高信号,提示髓鞘发育明显落后,类似于新生儿期脑白质的MRI表现。

治疗

目前无法治愈,只能进行相应专科(神经科、康复科或骨科等)对症治疗。

参考资料

内容校对
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静敏教授
  赞同